01、沥青面层离析
形成原因
1、混合料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与铺筑面层厚度之间比例不匹配;
2、沥青混合料级配不佳;
3、混合料拌和不匀,装卸、运送、摊铺过程中发生离析;
4、摊铺机工作状态不佳。
防治措施
1、适当选择小一级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沥青混合料,以和面层厚度相适应。
2、适当调整生产配合比矿料级配,使稍粗集料接近级配范围上限,较细集料接近级配范围下限;
3、运料装料时应至少分三次装料,防止形成一个锥体使粗料滚落锥底;
4、摊铺机调整到最佳状态,熨平板前料门开度应与集料最大粒径相适应,螺旋布料器上混合料的高度应基本一致,料面应高于螺旋布料器的2/3以上;
5、布料器下加设橡胶挡板;
6、加长螺旋输送器。
02、沥青面层压实度不合格
形成原因
1、沥青混合料级配差;
2、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不够;
3、压路机品质小,压实遍数不够;
4、压路机未走到边缘;
5、标准密度不准,
6、控制碾压温度太低
防治措施
1、确保沥青混合料的良好级配;
2、做好保温措施,确保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不低于规定要求;
3、选用符合要求质量的压路机压实,压实遍数符合规定;
4、路沿石需在沥青面层开工前安装好,压路机需从两侧向核心碾压,且紧贴路沿石碾压;
5、严苛开展沥青马歇尔试验,确保马歇尔标准密度准确性。
03、沥青面层空隙率不合格
形成原因
1、马歇尔试验空隙率偏大或小了;
2、压实度未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3、混合料中细集料成分稍低;
4、油石比控制较差。
防治措施
1、在沥青拌合站的热料仓口取集料筛选,以确保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符合规定;
2、确保生产油石比在规定误差范围内;
3、控制碾压温度在规定范围;
4、选用满足条件的压路机,控制碾压遍数;
5、严格控制压实度。
04、沥青面层厚度不够
形成原因
1、试铺时未用心确认好松铺系数;
2、施工过程中未根据每日检验结果对松铺厚度作出调整;
3、摊铺机或找平设备未调节好;
4、基层设计标高超标。
防治措施
1、试铺时细心明确松铺系数,每日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检验状况作出调整;
2、调整一下摊铺机及找平设备的工作环境;
3、面层开工前认真检查下封层设计标高,基层超标一部分应采取合适的解决措施,补上下封层,然后再进行面层施工;
4、根据每日沥青混合料摊铺总产量查验摊铺厚度,及时纠正。
05、沥青面层横向裂缝
形成原因
1、基层开裂反射面到沥青面层;
2、基层开挖沟槽铺设管道未用心回填、压实;
3、通道变形缝、搭板尾端与基层接合部造成不均匀沉降。
防治措施
1、外理基层,采用抗裂措施,降低基层横向裂缝;
2、基层开裂处、桥头搭板尾端和通道变形缝处顶面铺装玻纤网,从而降低对面层的影响,降低面层横向裂缝。
06、沥青面层纵向裂缝
形成原因
1、地基沉降不匀造成路基路面竖向开裂;
2、路基填筑采用了不合格填充料(如软土),路基吸收水分引发地面开裂;
防治措施
1、加固地基,应用合格填充料填方路基或者对填充料予以处理之后再填方路基;
2、在缝隙两侧各清桩一定总宽基层,选用厚度不低于20cm的混凝土结构抹平底层的措施予以处理,基上加铺玻纤网外理,再铺筑沥青面层。
07、沥青面层环境污染
形成原因
1、交叉作业,运上料机行车漏油料粉导致地面污染;
2、别的建筑施工所产生的水泥砂浆环境污染;
3、中央分隔带回填或者进行园林绿化工程时把土撒落到地面上导致地面环境污染;
4、各种各样施工机械设备柴油机泄露;
5、人行道未硬底化,浇灌造成泥水源污染
防治措施
1、推行地面交通管制通告,施工标准汽车行驶配电线路,严禁车子漏油料粉;
2、护坡、构造柱、护栏网施工过程中,中央分隔带回填或者进行园林绿化工程的时候都需在沥青地面面层上垫编织布防护;
3、中央分隔带浇灌应喷撒,不可冲浇,也可采用进行开沟刨坑浇灌;
4、在沥青水泥混凝土开工前尽量进行也会产生环境污染的工程项目;5.对进出口开展硬底化或采取必要的措施。
上一条: 无
下一条: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点